中国袜子网 - 袜子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辅料信息 | 经营管理 | 企业动态 | 前沿技术 | 生产设备 | 行业资讯 | 政策法规 | 知识库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前沿技术 > 李成儒:一双袜子480元,2婚2离,二婚妻子小自己18岁,他真彪悍
M.biz | 商业搜索

李成儒:一双袜子480元,2婚2离,二婚妻子小自己18岁,他真彪悍

信息来源:w-a.cn   时间: 2023-05-06  浏览次数:2

  说到李成儒,想必大部分人都会想到《大腕》里头的那段台词:

 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,雇法国设计师,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,电梯直接入户,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,什么宽带呀,光缆呀,卫星呀,能给他全给他接上.......

  所以,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:不求最好,但求最贵。

  任谁都想不到,就是这短短的1分20秒,328个字的片段,居然让寂寂无名的李成儒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,摇身一变便成了“戏霸”。

  要知道,在此之前,他可是要名无名,要貌无貌。

  唯一被人熟知的,便是他那不太“平凡”的感情经历,以及他与儿子李大海的恩怨情仇。

  一、

  1954年,李成儒出生在北京一贫困家庭,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。

  然而,普通的家庭,却给了他不普通的经历:受时代影响,他的爹妈也爱上了“造人活动”,短短一二十年,他的爹妈就给他造了4个姐姐,6个哥哥。

  按理说,作为家里的老幺儿,他该备受宠爱才对。

  可惜,命运造人。

  他出生没多久,他爹就撒手人寰了,只留下他娘一人孤苦伶仃的去铁路上扛枕木,砸路钉过活。

  为了能让一家人都吃得上饭,大一点的哥哥姐姐都提前毕业,提前步入了社会。

  而李成儒呢,因年纪最小,最受哥哥姐姐们喜爱,便拖到高中毕业了才步入社会。

  刚开始时,他是在服装厂里工作的。

  

  但是把,没做多久,他就不乐意了。在他看来,服装厂里的工作过于枯燥无聊,一眼就能望到头。

  因此,在服装厂工作的时候,他常常留意身边的其他人。

  这其中就包括踏入演艺圈的机会。

  这不,留意着,留意着,他倒真为自己找着了一个机会。

  那时候的他,家住在故宫和景山旁边,往东走十分钟就是北京人艺,而这就导致了他常常能拿到一些观影的票。

  有一次他去人艺看一部名叫《针锋相对》的话剧,看着,看着,他就被台上的一个演员吸引了。

  那个演员一上台声音就“出来了”,那种穿透力,直接碾压在场的所有演员,让所有同台的演员都黯然失色。

  为此,他当即就下定决心,以后一定要跟这个人学艺。

  而这个人不是别人,正是知名艺人董行佶。

  要不说,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呢。

  

  自打有了这次初相识后,李成儒便开始为学艺做准备了。

  巧的是,有一次,他在民族宫排队检票,等候观看全国地方戏调演时,居然阴差阳错地遇到的同样来观影的董行佶。

  于是,怀揣着对偶像的崇拜,及对梦想的执着,他当场就叫住了董行佶,礼貌而客气地说明了自己的意图。

  起初他以为董行佶会拒绝他。

  没曾想,当他说明来意后,董行佶居然让他次日下午三点半到人艺宿舍去找他。

  突如而来的喜从天降,让李成儒瞬间就进入了忘我的状态。几十分钟的戏看完,他完全不知道演了什么,脑子里全是董行佶的那句“明天下午三点半来宿舍找我”。

  因此,第二天下午三点半,他准点出现在了董行佶的宿舍门前。

  好笑的是,他前脚一进门,董行佶就让他表演一段自己的作品。

  从来没正儿八经学过艺的他,哪里会有作品呢。可他也知道,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,啥绝活都不露一手,那董行佶肯定不会收他。

  于是,他大着胆子,捏着嗓子,绘声绘色的为董行佶背了一篇散文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。

  结果倒好,来来回回折腾了几十遍,都不像样。

  

  临了董行佶发话:下个星期再来,如果还是这样,这辈子都不用来了。

  好在第二次拜师他比较顺利,这才有缘拜在了董行佶的门下,跟着他学艺,而这一学就是近十年。

  这十年里,董行佶对他的严苛近乎接近变态,一句台词,一个语气词,一个动作略欠火候,董行佶都会让他反复磨练,直到自己满意。

  当然了,也正是董行佶对他极为牙科,这才让步入演艺圈之后的他,行走起来顺风顺水,少走了非常的弯路。

  二、

  1980年,李成儒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业余表演进修班,毕业之后,被借调到中央电视台出演杨洁导演的86版《西游记》。

  原本一心想演唐僧,结果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剧务和场记。而这一当就是五六年。

  这五六年间,他在《西游记》剧组中一个角色都没捞着。就连一个小妖怪杨洁都没让他演。

  因此,拍摄完《西游记》后,他便心不甘情不愿地跑去做服装生意了。

  

  

谁知,生意易做,做好则难如登天。

  当然了,刚开始的时候,李成儒还是尝到了经商的甜头的。

  那会儿的他,兴致勃勃地干起了服装生意。因为口才好,眼光独到,他经营的服装店很快就步入正轨,不到一个月,就干成了老北京客流最多的服装店。

  还揽获了“北京四李”的荣称。

  那时候的他,真可谓是“腰缠万贯”“日进斗金”。

  其生活过得之奢靡,据说那会儿的他,单买一双袜子就得花480元。更别说其余的开销了。遇到嘴甜的服务员,他也是出手阔绰,随随便便就给人打赏100美金。

  可惜,好景不长。

  1991年时,李成儒见自己兜里有几个闲钱,便动起了“钱生钱”的小心思。

  在朋友的引荐下,他走上了“外汇”的道路。

  没曾想,钱一砸进去,他就收不回来了,不到一年,他就赔了个底朝天。

  此前做服装生意攒下的钱,全都没了,最困难的时候,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。

  没办法,他只得另谋出路。

  

  考虑到自己的个人优势,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重回演艺圈。

  1994年,经过多番努力,他终于混进了剧组。参演了赵宝刚执导的家庭爱情连戏剧《过把瘾》,在剧里饰演钱康一角。

  因为颇有灵性,又舍得吃苦,再加上早年间他得董行佶真传。

  因此,拍起戏来他毫不费力,轻轻松松就将演技搬到了前辈们的面前。

  之后的《重案六组》,《刑警的故事》,《酒后吐真言》等等,他都有着精彩的表现。

  拍摄《大腕》时,李成儒其实挺犯怵的,一方面台词太多,满满当当的一页纸,另一方面,场中的大腕太多,关之琳,葛优,冯小刚,英达等等都在。

  最要紧的是,冯小刚告知他,这段戏只给他一个镜头,他必须一个镜头演完整段戏。

  

  这就使得他的心理压力倍增,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毁了这部戏,耽误了这么多大腕的时间。

  因此,默戏的时候,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蹲在大树下边背边演。其热乎劲儿,就连冯小刚都对他竖起大拇指。

  有趣的是,拍摄这个片段的时候,有好几句英语台词。

  这让连英语为何物都不知晓的李成儒很是犯难,幸得英达为人善良,见他好半天憋不出一个单词,便耐着性子的为他讲解,示范。

  因此总共耗时3小时的默戏,就有两个小时花在了学习英语上。

  好在,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他俩的努力下,那句响亮而利索的“May l help you sir”终于如约而至。

  让李成儒最感动的是,当他演完这个片段后,赢得了满堂彩,鲜少夸奖人的冯小刚都站起来为他喝彩。

  

  当然了,这部戏播出后,其战绩也很是惊人。不仅获奖无数,还积攒了不少好的口碑。

  而李成儒呢,也凭借这段精彩的表现封神封王,一时间,好不春风得意。

  到了2009年,他索性自己做起了导演,拍摄了京味十足的生活剧《龙须沟》。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他的创造能力。

  之后的很多年,他的演技都一直被大众认可。不少人认为有他出现的作品,便是精品,因为他对于作品的严苛程度与他的师父董行佶几近相同,都毫不留情面,不放一点水。

  三、

  可惜,事业顺风顺水的他,在家庭面前却不怎么顺利。

  1980年,李成儒与服装厂的一个女孩缔结良缘。

  次年,两人爱的结晶李大海诞生。

  按理说事业顺风顺水,家里又添大胖小子,李成儒理应开心,幸福才对。

  然而,不知为何,事业顺风顺水的他,在有了儿子李大海后,非但没有半点开心,反倒与妻子的矛盾日益多了起来。两人经常就儿子的琐碎时间吵架。

  

  

吵着,吵着,两人便离婚了。

  因为离婚之时,两人“撕”得过于难堪,所以,离婚之后,李成儒便将前妻与李大海赶出了家门。害得母子俩只能挤在不到20平米的出租屋里。

  许是因为憎恨李成儒,因此,李大海与母亲离开家门后,便鲜少与李成儒接触。

  而李成儒呢,倒也乐得自在。

  1996年时,还与京剧青衣史依弘擦出了爱得火花。

  要不说,有钱能使鬼推磨呢。

  2001年,两人便不顾众议,开开心心的缔结良缘了。结婚这一年,李成儒已经48岁了,而史依弘呢,才刚迈入30岁门槛。

  而另一边的李大海与前妻呢,日子则过得好不紧巴,好不艰难。

  

  

  没办法,到了李大海17岁的时候,为了给母亲减轻负担,他便赌气辍学了。

  之后,便为了生计四处奔波,一会儿是在酒吧当驻唱,一会儿去路边摆摊弹琴,唱歌。

  而这一切,李成儒均看在眼里,但却从未记在心里。

  2007年,不知何故,李成儒与妻子史依弘先是分居,而后离婚。

  有意思的是,自打离婚后,他倒转性了。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儿子李大海,参与到他的人生轨迹中。

  2008年,李成儒还动用自己的人脉,将儿子李大海举荐进了电视连续剧《少年棋王》中,

  次年,他还带着儿子李大海一同参与了访谈节目《非常父母》的录制。

  同年,还将李大海塞进了自己自编自导的年代剧《龙须沟》当中。

  2013年,两父子还在青春励志真人秀节目《我不是明星》中撞了个满怀。

  然而,有意思的是,李成儒虽竭尽全力捧额儿子李大海,但仔细一看,被捧了几年的李大海,似乎并没有爆红的迹象。

  

  

甚至可以说,折腾了数年,他仍寂寂无名。

  人们提到他时,仍只记得他爹是李成儒,便再无其他。

  或许这便是同人不同命吧!同样的老李家的基因,怎么长出来的苗就是不一样呢。

  好在,如今的父子俩,关系倒也过得去。

  可能这便是人老时才有得幡然醒悟吧!

  浮浮沉沉,起起落落,经得起云端的热捧,也受到住阴沟里的尔虞我诈。老李头不愧是老李头!

  拍着良心说,除去家庭失责这一点,李成儒的确是条汉子,敢说真话,敢对事业全力以赴,敢对热爱的事物拼尽全力。

  一个字:牛!

  你们喜欢李成儒吗?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袜子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