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位妈妈分享了这样一件事:
她家孩子上托班,每天刚进教室,就会把袜子鞋子三下五除二都给脱掉,光着小脚丫可开心了。

人类幼崽是不是都和袜子有仇?无论多大的孩子,都穿不住鞋袜。

其实孩子对外界的反应是很直接的,他如果觉得冷,本能上也不会脱袜子,如果觉得热了,那当然想脱就脱。
今天还想告诉你的是,孩子脱袜子的时候不必阻止他,因为足部发育最好的条件,就是光脚。

为什么都在说光脚好?
光脚走路,一方面孩子的脚掌需要不断抓地,足部肌肉力量增强了,更有利于足弓的健康形成,得扁平足的可能性也会降低。
另一方面,人的脚底有超过20万个神经末梢,光脚接触地面,可以自然地感知自己的动作和位置,平衡能力也得到了锻炼。
穿着鞋袜反而会阻碍宝宝的感受,宝宝蹒跚学步时就需要不断低头确认,更容易头重脚轻导致摔倒,也可能养成低头走路的习惯。
对正处于感官敏感期的孩子来说,光脚还更有利于他触觉的发育,能够很好地激活大脑。
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奶奶也建议,可以创造条件,让孩子光脚在地毯、木地板、草地、沙滩等不同材质的地面上走路。

鞋袜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和避免脚受伤,只要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,孩子想脱就脱,真的不要紧,毕竟光脚的好处实在太多了:
促进孩子感官和大脑的发育。
帮助双脚自然发育,预防扁平足。
养成更好的走路姿势,增强协调性。
有利于更好地感知自然。
还有研究证明光脚上学比穿鞋效果更好:
英国伯恩茅斯大学选取了上千名来自全球25个国家的10岁学生作为对象,进行过一项跨越30年,探索「教室的物理状态对教学质量的影响」的研究。
“脱鞋”本来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变量,结果研究者惊喜发现,“不穿鞋上课”居然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,课堂氛围更加安静平和,学生更自主,更投入,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也更加广阔。
研究者认为,可能是不穿鞋让学生感觉就像在家一样。在身心放松,不浮躁的环境下,自然也更乐意接受知识。


孩子为什么特别喜欢脱袜子?
“我长大了,我好厉害!”
差不多在6个月左右,孩子就可能会脱袜子,此时他够得着小脚丫了,正好袜子比较好扯掉,当发现自己拥有了这项新技能,孩子觉得自己很棒,就喜欢反复拽下来。
这个小小的动作并不容易,需要手部和腰部、腿部肌肉的全力配合才能完成,也说明他的手眼协调能力已经发展起来,想抓啥就能抓得准了。

“脱袜子真好玩呀!”
宝宝一脱袜子,很多大人的第一反应是:帮他穿上。然后宝宝会怎么做?当然是继续脱掉!
这一脱一穿,他发现脱袜子能很快引起你的注意,加上你脸上“好笑又好气”的表情,在他眼里这就是个特别好玩的游戏。
“穿着袜子太难受了!”
孩子的感官会更敏感,对我们来说柔软的袜子,孩子会觉得太痒、太热,还有束缚感,让他迫切想要脱掉。所以说光脚才是孩子最自然的需求。

孩子脱袜子
你在担心什么?
1、着凉生病
孩子光着脚,我们最担心他会着凉,而且有时候摸着脚确实是冷的,这是因为脚部处于末梢位置,血液循环比较慢。其实孩子的整体新陈代谢很旺盛,本身比大人更怕热。
想要准确判断孩子究竟冷不冷,摸后颈部就可以了,摸着温暖的话就没啥问题。
要是实在觉得空调房、瓷砖地面的体感太凉,也可以让孩子先光脚凉快一会儿,再及时帮他穿上。
2、滑倒磕碰,脚指甲受伤
孩子走路通常横冲直撞,光脚更容易撞到,如果家里东西多,怕孩子受伤,可以铺上爬行垫、地毯,专门为他设置一块自由光脚的区域尽情探索。

另外孩子的脚指甲定期修剪后,最好磨一磨,指甲边缘更光滑了,光脚的时候也不容易磨到。
这边还要给你说一个冷知识:光了脚,孩子对地面的感知更灵敏,抓地性会变好,并不容易滑倒。当然如果家里是瓷砖,在潮湿的天气时还是要注意防滑,平时也要留意地面不要有积水。
3、变成扁平足
前面也提到过,光脚可以预防扁平足。那为什么小孩看着都像有扁平足呢?因为足弓不是一出生就有的,婴幼儿足部脂肪丰满,都有生理性的扁平足,要到3~6岁时足弓才会逐渐形成。

6岁以后扁平足的形成也跟光脚无关。我国多地中小学生健康监测检查发现,七八成中小学生有足弓异常、扁平足的问题,但主要原因是过早走路、穿鞋不当、超重、缺钙。
条件允许光脚的话,1岁以前不需要给孩子买鞋,天冷可以穿上袜子,等到孩子需要在户外走路的时候,再给他们准备合脚的鞋也不迟。


孩子要是觉得自在,想光脚到几岁都无所谓,跟在后面老是帮他穿多累啊,别让我们的“为他好”,成了“吃力不讨好”,太过精致的养育反而束缚了孩子。
当然也不是说,不光脚触觉、脚型就没法好好发育了。孩子的发展是多元的,不是只受一个行为影响,多尊重孩子自己的本能意愿,根据实际情况,灵活调整就行啦。
你家也有个爱脱袜子的孩子吗?你会怎么做呢?快来留言区分享一下吧~